早期高血压患者,血压时高时低,波动范围不是太大,一般在Ⅰ级高血压范围之内。这段时间内不一定马上用西药,可以让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戒烟、戒酒,控制饮食,适度运动,缓解工作压力,保持良好的心情,改善睡眠。此段时间,中医积极干预可以起到有效的控制血压的作用。对于高血压来说,早期能不用西药尽量不用,通过使用中药尽量往后推延使用西药的时间。
进入Ⅱ级高血压,尤其出现靶器官损害等中高危病患,要使用西药治疗,而中药积极参与,会更好地将血压控制在正常范围内,缓解眩晕头痛、胸闷心悸、颈项板滞等症状。中医药理研究表明,很多中药具有确切的降血压作用,如天麻、钩藤、白蒺藜、决明子、青葙子、桑寄生、泽泻、车前子等。正确辨证、合理使用这些药物能很好地控制血压,改善症状。对于高血压的治疗,坚持中西医结合,两条腿走路,比单纯应用西药治疗效果更为理想。
高血压病人治疗目的,一方面降低血压;另一方面要防止长时间的高血压对心、脑、肾等靶器官的损害。中医治疗高血压,强调辨证论治,在此基础上再灵活加减。总体来说,通过调整机体阴阳平衡来达到降低血压的目的,调整机体阴阳、求得阴阳平衡的过程,能有效保护靶器官,逆转心脑肾的损害。降压中药中,又常用丹参、当归、川芎、红花等活血化瘀药,一方面可扩张血管、降低血压;另一方面,有大量研究表明,能有效改善血液流变学、血流动力学,防止动脉硬化,减少动脉内皮细胞的损害,逆转血管平滑肌的病理改变,减少或稳定血管内斑块的形成,对大脑、心脏、肾脏等器官有很好的保护及治疗作用,将靶器官损害降低到最小程度。治疗高血压时,还常用健脾化痰的中药。它们能降低血脂、稳定血管内斑块,对脑梗等脑血管病变、与高血压同步病变的冠心病等有很好的协防作用。中药治疗对靶器官损害的积极作用,很多专家学者作了深入研究,得出了较为肯定的结论。
高血压治疗中,西药作用确切肯定,但长期使用产生的副作用亦不容忽视。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可产生高钾、持久干咳等副作用;血管紧张素受体抑制剂副作用相对较少,但也有干咳、浮肿等问题;钙离子拮抗剂降压作用迅速,但易引起心悸、心动过速、面红、浮肿等;β受体阻滞剂会使心动过缓,产生传导阻滞,还会引起咳喘、乏力、怕冷、多汗、下肢血管病变等;α受体阻滞剂容易造成体位性低血压;而利尿剂过量使用不仅造成低钾,对糖尿病、痛风、高脂血症等均不适宜;中枢性降压药容易诱发老年人的忧郁症,甚至会导致老年性痴呆。当然,许多药物的副作用可通过有效组合后使之减少,但不少病患的治疗,为顾及副作用而左右为难。在遇到药物副作用时,我们可选用适当的中药予以缓解,用了钙离子拮抗剂后,我们可选用些宁心安神、利尿的中药;用了β受体阻滞剂后,可用些补益心气、振奋心阳的中药;年纪大的人常用些通窍药;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时,可用些利尿、止咳的药物。有些药物会影响肝肾功能,我们可使用灵芝、金蝉花、生白术、五味子、白芍、人工虫草等保护肝肾功能。这样,就可使西药作用持久,尽量减少副作用的产生。
现在有很多中成药也能降低血压,但作用较西药还有一定差距。Ⅰ级高血压时,在注意生活习惯的同时可以用中成药治疗,效果也是不错的。当天气较热、血压较低时,也可用中成药代替西药进行维持。平时用罗布麻叶、菊花、决明子等泡茶作饮也能起到辅助降压的作用,常吃萝卜、冬瓜、芹菜、黑木耳、西红柿等对血压的控制有益。
高血压一旦确诊即为终身性疾病,需要终身治疗,调整生活习惯是一项主动治疗内容。西药、中药的应用因人而异。正确选用、灵活加减就会事半功倍,使血压保持在较为稳定的理想状态,靶器官的损害也会减少到最低限度。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