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乌头
害关羽刮骨
可散寒止痛
《三国演义》中,有一段华佗为关公“刮骨疗毒”的故事,说的是关公右臂中了乌头毒箭,需要刮骨治疗。在没有麻醉的情况下,华佗割开关公皮肉后,发现骨头已发青,就用刀刮骨,沙沙有声,而关公却无痛苦之色。除了关公的勇猛性情,乌头之毒可见一斑。
乌头味辛,性大热,有大毒,主要成分为乌头碱,服用超过5毫克就会导致心脏骤停而死亡。乌头一般分为草乌和川乌两类,草乌毒性更大。不过,乌头可以散寒止痛,祛风除湿,对风寒湿痹、寒疝作痛等有很好的治疗效果。
提起乌头,就不得不说到附子。乌头和附子关系密切,均源于毛茛科植物乌头的根,母根叫乌头,侧根就是附子,因此有人说它俩是“母子”。两者在药性上也很类似,附子同样含有乌头碱成分,服用过量会中毒,但经过炮制和久煎,有毒成分会大大减小,乃至无毒,是中医临床常用药。
附子味辛,甘,性大热,有毒,能回阳救逆,补火助阳,逐风寒湿邪,临床上常用来治疗亡阳虚脱、肢冷脉微、心腹冷痛、虚寒吐泻、阴寒水肿、阳虚外感、寒湿痹痛等。经典药方“四逆汤”以附子搭配干姜和炙甘草,不仅使附子回阳救逆功效增强,还能缓解毒性,可谓一箭双雕。
此外,医圣张仲景善用附子,所著《伤寒杂病论》中,有20个方子都用到附子。名方“附子理中丸”至今仍被广泛用于缓解脾胃虚寒等问题。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