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8是雨水节气,雨水后气温会逐步回升。不过这个节气是冷暖空气交锋明显的时期,天气乍暖还寒。针对这一天气特点,中医师提醒大家注意适当“春捂”。
穿衣
适当“春捂”
初春阳气渐生,气候日趋暖和,人们逐渐去棉穿单。由于阴寒未尽,气温变化大,虽然雨水之季不像寒冬腊月那样冷冽,但由于人体皮肤腠理已变得相对疏松,对风寒之邪的抵抗力会有所减弱,因而易感邪而致病。
如何顺应雨水节气的特点,科学安排日常膳食和生活起居呢?医生提醒,雨水节气前后,阴雨天气较多,气温变化大。因而在日常保健中,防寒祛湿是关键,应做到“春捂”防病。根据以往的门诊经验,雨水节气前后,这三类病人会比较多:一是感冒(尤其是流感)、肺炎、支气管炎患者;二是高血压、脑溢血、冠心病患者;三是风湿痹痛患者。
医生建议,在阴冷、湿气重的环境下,要注意防寒、祛湿。患有风湿性关节炎或者身上有旧伤常在阴冷天气疼痛的人,雨水节气要格外注意保暖、祛湿,不要在阴雨天外出锻炼。此类人近日可以适当多吃些具有祛湿功效的薏米、扁豆、赤小豆、茯苓等食物。身上寒湿较重的人,还可以在日常菜肴中多加入生姜、胡椒等。
民间还有“春捂秋冻”的说法,医生认为“春捂”是有道理的,雨水节气,尤其要注意保暖。初春到来,气温回升,但这个回升是一个渐变的过程,气温会忽高忽低,天气会忽冷忽热,人们常常无法预测这种变化,这样会患上感冒、支气管炎等疾患,也会使原来的疾病加重。老人、小儿、产妇和慢性病患者,不要过早地脱掉棉毛衣服,以防风寒侵入而致病。
养生
着重养护脾脏
在雨水节气之后,降雨有所增多,寒湿之邪最易困着脾脏。同时湿邪留恋,难以去除,所以雨水节气前后应当着重养护脾脏。
春季养脾的重点首先在于调畅肝脏,保持肝气调和顺畅,在饮食上要保持均衡,食物中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维生素、矿物质等要保持相应的比例。同时还要保持五味不偏,尽量少吃辛辣食品,多吃新鲜蔬菜、水果等。
其次,要注意健脾利湿。内以养护脾气,外以清利湿邪,从而达到养脾的目的。同时少食生冷之物,以顾护脾胃阳气。平时可多吃些诸如鲫鱼、胡萝卜、山药、小米等食物,以达到健脾的目的。
另外,在“雨水”这个节气,空气比较湿润,又不燥热,正是养生的好时机。可以多吃一些新鲜蔬菜、水果,如可多食大枣、山药、莲子、韭菜、菠菜等,以补充人体水分,同时,此季节应尽量少吃油腻的东西,少食羊肉、狗肉等温热之品。
雨水节气养生四步走
■相关链接
起居
雨水节气属于早春天气,乍暖还寒气温尚低,昼夜温差变化大,体弱的人易感冒。不要急于脱冬衣,要注意保暖防寒。除要“夜卧早起”之外,还提倡多到户外散步,舒展肢体,但不宜激烈运动。
情志
春季养脾健脾很重要。养脾也要静心,以精神的调摄为主。第一,心平气和,使肝气不横逆,使脾胃安宁,让脾胃的运化功能正常,以达到健脾的目的。第二,静心养气,既不会扰乱心血,也不会损耗心气,使心气充和,进而滋养脾脏,养脾得以健胃。对于春天的天气多变,一定要保持心境的平和,只有情志相适,加上饮食的调养,健脾的功效才会非常显著。
艾灸
春季是阳长阴消的开始,所以应该养阳。春天万物生发,肝气内应,养生之道在于以养肝为主。由于春天人体容易肝气过旺,所以灸疗的原则是疏泄肝气,以免过旺之肝横逆犯胃,造成胃痛、胃胀、腹泻、便秘等一系列肝脾不调的症状。疏泄肝气首取章门、太冲等穴。健补脾胃一般会选足三里、中脘、天枢等穴。如此不仅增强体质,对女性还有瘦身美容的功效。
运动
初春时节,乍暖还寒,气候变化无常,早晨锻炼时,衣服不能穿得太少;大汗淋漓时不可减得太多,以免身体受凉感冒或者诱发呼吸道疾病。经过寒冷的冬季,身体各器官的功能包括肌肉功能都处在一个较低的水平,因此,锻炼前一定要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让肌肉和韧带得到充分放松,以防止运动量的突然加大而造成肌肉和韧带损伤。其次运动量要适度,以免造成身体较大的消耗,引起过度疲劳。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