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冷空气的不断来袭,气温不断下降,流感进入了高发期。每年这个季节预防流感成为主要任务之一,对于流感普通人大多存在误区,不能正确认识。下面请天津市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长征医院)肺病科主任医师丁强,针对预防流感的一些常见问题进行解疑。
中医预防流感实用而有效流行性感冒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常有群发流行趋势。患者主要表现为发烧,体温多在38℃以上,且头痛及全身酸痛明显,而打喷嚏、鼻塞流涕、咳嗽等呼吸道症状相对较轻。说到感冒的预防,最重要的是流感的预防,目前,正是流感的流行季节,人们有必要了解一些中医预防流感的理念与方法,这些方法有时比西医注射流感疫苗要实用而有效。
丁强主任介绍,中医预防流感的原理比较独特。中医理论认为,流感这种疾病是因人体感受温热邪气所致。中医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对于流感而言,其虚有两种,一是老弱病残之人,二是平素易有内热之人。随着季节冷热的变化,更易患流感,故这些人群多为流感的重点预防人群。而平素有内热的人,多表现为:口舌生疮、口干咽痛、面部痤疮、便秘尿黄、眼角红赤、鼻子出血、食欲下降、心烦易怒等症。找到了需要重点预防的人群,就容易给出相关的预防措施,换句话说,预防工作有了一定的针对性。体弱久病之人,要针对基础病及时调理,避风寒,多饮水、多休息,感冒流行季节少去公共场所,避免交叉感染。针对素有内热之人群的流感预防,要及时清解体内热,如食用寒凉之品清热泻火,忌食辛热之品,保护胃气,合理营养,尤其是要多多食用性质偏寒的各类蔬菜及水果,比如西瓜、西红柿、香蕉、白菜、黄瓜、苦瓜,食用各类食用菌等等,少吃高油脂、高糖食物,切忌忽冷忽热的环境温度变化,及时增减衣服。通过中医综合调理,可有效预防流感发生。适当使用中医方药可预防流感丁强主任说,对于很多人来说,感冒就是不值一提的小病。但是流感不注意导致小病变大病,甚至危及生命。中医认为,流感系感染疫疠之气,具有《黄帝内经》所言“五疫之至,皆相染易,无问大小,病状相似”的流行特点;其发病急剧,传染性较强,人群普遍易感,是《温热论》论述的“温邪上受,首先犯肺”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预防流感,除了注意生活起居、保持心态平衡、加强个人防护外,中医可采取多种方法发挥作用。
流感高发季节,很多人习惯在家“囤积”板蓝根,平时当做饮料,用以预防流感。丁强主任认为,板蓝根有清热解毒的作用,在周围有人得了流感,或者自己已经出现了咽鼻部的感冒症状轻微不适时,可以早晚冲服板蓝根,能起到预防作用。板蓝根不宜久服,摄入过量对身体会造成损害。特别要注意的是:脾胃虚寒者或对板蓝根有过敏史的人属于忌服人群,一定不能随意服用。此外,患有糖尿病的人也不宜服用含糖的板蓝根颗粒剂。
中成药可缓解流感症状。可以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预防用药。丁强主任指出,一般流感的症状分为风寒和风热两种,风寒型表现为:恶寒重、发热轻、无汗、头痛身痛、鼻塞流清涕;而风热型则表现为发热重、头胀痛、有汗、咽喉红肿疼痛,而70%左右的流感症状都是风热型的。如果发热不是很严重,可以选择“银翘解毒片”等,风寒型的感冒可以选择“通宣理肺片”等。但如果高烧不退则应立即到医院就医。丁强主任提醒大家,在出现感冒症状之后,应该注意区别是流感还是普通感冒。一般来说,普通感冒只是呼吸道症状,而流感基本都会出现四肢酸痛、头痛等全身性症状,并伴有高热。流感和感冒都会有一定比例的“自愈率”,但如果发现体温在38度以上一天后,仍然没有降低的势头,“自愈”的可能就比较低了,必须及时就医。最
后中医专家提醒大家,在流感暴发期间,除了选用上述预防流感的方药外,还要注意劳逸结合,适当休息,多饮水,多吃水果或果汁,饮食宜清淡,不宜吃油腻辛辣燥热食物。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